深圳市弘扬红色教育培训部
电话:18023520688
电话:13603096781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红色教育 > 红动中国 > 红旗渠

红旗渠

深圳市弘扬红色教育培训部 / 2018-04-02

红旗渠.jpeg

红旗渠,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,林州处于河南、山西、河北三省交界处,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。

据史料记载,从明朝正统元年(即1436年)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,共514个春秋,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,大旱绝收30多次。有时大旱连年,河干井涸,庄稼颗粒不收。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"人相食",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。

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,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,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,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。当时全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.5万亩,但水浇地只有1.24万亩,粮食产量很低,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。

1949年林县全境解放,随后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。

1957年起,先后建成英雄渠、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。但由于水源有限,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。

1959年,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。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,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,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,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。经过多次讨论,要解决水的问题,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,修渠引水入林县。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,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,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。

1959年10月10日,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,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“重新安排林县河山”的号召。专门研究"引漳入林"工程。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,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全县只有150亩耕地、300万元储备金、28名水利技术人员。

1960年2月,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(原称“引漳入林”工程),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,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。

1960年3月6日到7日, 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,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"红旗渠",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。经过十年奋战,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。

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。

1969年完成干、支、斗渠配套建设。至此,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。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,7月工程全面竣工。

20世纪70年代,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,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青年洞

        现在最常听年青人说的一些话就是“没意思!、 ”“真无聊!”,这说明很多青年不知道该干什么,感到无所适从。在今天这个物质相对丰富,资讯比较发达的 社会,无所适从不是因为接触的信息太多,而是可用的信息太少所致。如同女孩 早晨起来挑衣服一样,痛苦的不是没得穿,而是衣服太多,不知道挑哪件,而同 时真正好看的衣服确实又太少。 记得,小时候我们夹着小板凳好多人挤在一起看 露天电影的时候,觉得挺滋润,现在条件好了,选择多了反而无所适从。但这些 都不是最可怕的。 最可怕的是什么?最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、自己 真正喜欢什么、自己想要什么,对待眼前事物没有独立思维的能力。 近期单位组织到林县红旗渠参观学习,从短短的参观中,我感受到了林州人 民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的干劲,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!感受到了林县青年 大智大勇、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!感受到了“难而不惧,富而不惑,自强不已, 奋斗不息”的红旗渠精神!让我对林县青年有了深入的了解。 青年洞是红旗渠咽喉工程, 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,当年在 修建青年洞时,300 名青年突击手,以“愚公移山”的精神,用一年半的时间凿 通了这条六百多米长的隧洞。他们创造了“连环炮”“瓦缸窑炮”等方法,使挖 、 山日进度由 0.3 米提高到 2.8 米,当时每人每天的干粮只有六两。虎口崖崖势 险恶、高耸入云,时有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人。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 生,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一群青年,腰系大绳,下堑除险。他们像腾飞于苍穹的 雄鹰,在崖上荡秋千,飞荡数次,才能荡进虎口,除掉险石,人们称这种举动叫 “虎口拔牙” 。这可没有现代坐过山车的刺激与浪漫,这些勇士们时常会被老虎 咬上一口,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,差点送掉性命。在红旗渠修建 过程中,共有 81 名年轻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是其中的 一个典型代表。吴祖太的母亲病故时,他仍然在工地上。他身怀六甲的妻子,在 料理老人的后事之后,因舍己救人牺牲。没过多久,王家庄隧洞工程发生塌方, 这位当时少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献出了自己年仅 27 岁的生命,他的尸骨也与太 行山永存。 死去的人长眠于此, 活着的人仍然不畏生死,继续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挥洒。


   热血,谱写青春的赞歌。 “蓝天白云做棉被,大地荒草当绒毡。高山为我放岗哨, 漳河流水催我眠! ”当年红旗渠青年人的豪迈与乐观,深深感染了我。 这次参观红旗渠, 激发了我对林县青年的思考, 他们身上具备了: 一种自信, 这种自信就是“人定胜天”的信念,是一种敢想、敢干的精神。这种自信还表现 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,要改变我们的命运,全靠我们自己!一种信仰,任 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对理想目标向往,始终保持对理想信仰的追求。一种精神,即 “义无反顾”的精神,因为在向理想目标奋斗过程中,必然要有艰难的付出,决 不可以为自己找任何退路。一种思想,人要有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,林县青年们 不断求“变” ,不断地创新、进步,在变革之中,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。而 这些恰恰是我们当代青年所缺少的,人终有一死,没有自信的人会恐慌而死,没 有信仰的人会空虚而死,没有奉献的人会贪赧而死,没有思想的人会无为而死。 和林县青年相比, 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和软弱。当我们还沉浸于那小小的成就 感的时候, 我们已经失去了对于壮阔的大海的向往;当我们还在回味着人生中那 小小挫折的时候, 我们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;当我们还在实现自 我而奔波的时候,我们的价值却是难以想象的微不足道。我扪心自问,我是如此 的惭愧与后悔,太多的年华已经虚度。当我呼吸着太行山的清新空气的时候,我 依然可以闻得到当年那些火药爆炸的味道, 我依然可以听见那些伟大的人们打起 的号子??他们告诉我:青年,去奋斗吧!



下一篇:兰考
上一篇:西柏坡